2025年7月4日上午9时,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图书馆一楼会议室召开"守正创新 赋能发展"期末工作总结会。学院全体教职工(含校内兼职教师)共同参会,会议由刘社欣院长主持。本次会议全面总结了本学期各项工作成果,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,并就新学期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。
一、AI赋能教学成果展示
会议首先由四位教师代表分享了AI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成果。李等等老师以《AI赋能启新思,笃行致远谋创新》为题,系统展示了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课程的数字化建设成果。她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AI技术实现课前学情精准分析、课中AR虚拟展馆沉浸式教学、课后个性化作业反馈的全流程教学创新。
马丽副教授重点阐述了"以学生发展为核心"的AI教学理念。她创新性地将AI技术应用于教学全过程,通过智能问答系统、虚拟仿真实验等手段,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。
周琬副教授结合自身探索经历,阐述了AI赋能思政课教学的具体做法。在专家指导下,她实现了课程管理信息化,创新教学方法,通过新闻播报、主题演讲等形式激发学生创造力。她强调要培养学生运用AI技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,实现教与学双向互动。
徐娇慧副教授系统介绍了本学期"形势与政策"课程AI赋能的作业改革实践。课程取消传统考试,改为小组创作,要求学生运用AI工具完成专题作品并提交完整创作过程记录。学生提交的近2000份作业形式多样,包括漫画、视频、调研报告等,其中"美丽中国"专题作品尤为突出。徐教授通过典型案例展示,如基层民主协商漫画、从化生态AI绘画等,说明AI技术不仅激发了学生创意,更深化了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。她强调技术是工具、教育是初心,AI赋能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。
二、教学科研工作全面总结
各教研室主任对本学期工作进行了系统汇报。在教学方面,全院共开展集体备课会6场,形成了较为标准化的教案;科研工作方面,本学期学院组织教师申报了省部级;完成了国家级大创项目的申报与结题;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。
三、问题剖析与改进要求
杨尚昆副院长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。在教学纪律方面,他指出个别教师存在迟到早退、教案不规范等现象,强调要严格执行考勤制度,将教学规范与绩效考核挂钩。在科研工作方面,杨副院长指出高水平成果产出不足的问题,要求教师加强科研团队建设,提升科研创新能力。他还特别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要求全体教师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,真正做到"课比天大"。
四、新学期工作规划
会议还重点部署了下学期重点工作:
1. 全面推进"六个赋能":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、社会实践赋能思政课、湾区文化赋能思政课、传媒特色赋能思政课、科研发展赋能思政课、课程思政赋能思政课。
2. 扎实做好"25方案"教学准备工作,重点推进《习思想概论》引领工程、《史论结合课》融合工程、《基本原理课》经典工程、《思想文化课》塑造工程、《实践教学课》行走工程。
3. 深化"结构化研讨"教学改革,运用"六顶思考帽""鱼骨图"等工具创新教学模式。
4. 推出"马啸计划"实施方案,着力构建"三马联动"培养机制:以资深教授"一马当先"示范引领,推动青年教师"马不停蹄"快速成长;发挥学科带头人"马首是瞻"核心作用,破除"马放南山"的懈怠思想;依托专家团队"老马识途"经验优势,帮扶"单枪匹马"的新进教师。通过建立分层分类的"导师制"培养体系,实现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跃升。
在教学改革方面,学院将继续深化AI技术与思政课的融合创新,计划开发"智能思政"教学平台。科研工作将聚焦重大理论问题,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,力争在高水平项目申报和成果产出上实现新突破。
五、领导总结讲话
刘社欣院长在总结讲话中强调,全体教师要始终坚持"四个统一",并对新学期工作提出四点具体要求。他特别强调,全体教师要主动适应教育数字化发展趋势,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。
会议最后,刘院长号召全体教师以此次总结会为新起点,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,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与会教师纷纷表示,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,在新学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。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锦洞路168号
邮编:510900
电话:020-87979913 传真:020-87979913 投诉咨询方式:020-87979913 邮箱:zjxybgs@scauzj.edu.cn
招生电话:020-37983820
武装部征兵咨询电话:020-87982606
版权所有: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
粤ICP备11088286号-3